乐文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乐文小说网 > 我的饭馆通北宋 > 第283章 君臣论食

第283章 君臣论食

赵祯御宇数十载,与一众文臣周旋久矣,岂会听不出欧阳修的含糊其辞?

他虽久居深宫,却也知晓食肆堂馔理应精于摊食。若非如此,焉能引得醉翁这等老饕频频光顾,乃至于亲题匾额相赠?

当即挑明道:“永叔不妨明言,吴记其馀菜品,较这蛋烘糕到底是上还是下?”

话已至此,再难虚应。

如何奏对是每一个朝臣的必修课,欧阳修年轻时曾也心直口快,吃过不少亏,更累及同僚,如今在朝为官二十馀载,早已深谙审慎措辞。

略一沉吟,肃容道:“吴掌柜有言:食无定味,适口者珍。臣深以为然。以臣之喜好,实更偏爱堂食菜肴,然推崇此糕者亦众,足见饮食好恶,因人而异,本无定论。宫中有御厨二百,官家亦遍尝百味,坊间称誉之肴,于圣口该当不值一提。”

“非也!”赵祯微微摇头,“此糕虽只取用寻常食材,然别具新意,风味独特,单论此肴,已胜过御厨所制,朕颇爱之。由此观之,宫中御厨未必贤于坊间庖厨,朕之喜好也未必高过市井百姓。”略一停顿,又感慨道:“食无定味,适口者珍善哉斯言!若非技近乎道,焉能悟出至理?永叔所言甚是,吴记菜肴之好坏,实不该询问旁人,朕当逐一亲尝才是。”

???”

臣绝对不是这个意思!

欧阳修瞬间汗流浃背了,起身道:“官家”

恰在这时,殿外响起传菜声:“烤冷饼”

内伺奉肴而入。

赵祯笑道:“卿且安坐,佳肴长宜趁热食,有何见解稍后再论。”

欧阳修只得将涌到嘴边的劝谏咽回肚皮,重新归座。

偏殿里,赵希蕴也三两口将此前错过的蛋烘糕吃尽。

吴掌柜秘制的奶油,和御厨所制滴酥近似,却又有所不同,色泽更白上三分,且甜味浓而奶味淡。这蛋饼本也是甜口的,甜上加甜,甜食爱好者狂喜!

赵希蕴意犹未尽,听闻此肴共有十种馅料,当即吩咐梁怀吉再续一份,这回要秘制果酱馅。“烤冷饼”

内伺奉上新肴,揭开罩子的瞬间,挟裹着酱香、油香和蛋香的热气直扑面门,引人垂涎。

赵希蕴立时动箸享用。

会通门外,吴铭已备好六份姜汁,转而煮奶,并加糖拌匀,随后将煮热的水牛奶分别倒入六只碗中。只要温度适宜,一分钟之内就能凝固,无须长时间静置。

见吴掌柜将热奶倒入姜汁里,随后便袖手旁观,似已功成,众内侍皆不明所以。

相较蛋烘糕和烤冷饼,这姜撞奶的烹制方法未免过于简单,甚至有些敷衍。

此肴当真适宜进献么

陈俊正欲开口提醒,却见吴掌柜忽然拿起一小勺置于奶面上,小勺竞不陷落,反而稳稳立于其上!原本水样的牛奶,此刻竞凝成了膏状!

这这是何道理?!

陈俊知道鲜牛奶过度加热后会结块,但这显然不是姜撞奶凝结的缘故。

若说是牛乳冻结而成,也说不通,即便是寒冬腊月,也断无可能冻得这般快!

众内侍相顾惊愕。

吴铭却神色如常,端起这份姜撞奶,递给两位司膳道:“请二位中使尝验。”

陈俊接过碗时,又是一惊!

他自然不明白姜蛋白酶与乳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,只道与天寒地冻有关,可此刻一摸碗壁,分明还烫着哩!

不可思议!端的不可思议!

陈俊替官家尝膳多年,什么稀奇古怪的菜没见过没尝过?

然此菜违背自然之理,实乃生平仅见!

他忽然想起坊间盛传吴掌柜曾受仙人点化,承灶王爷衣钵,莫非不全是虚言

两位司膳各执一勺,在众人的灼灼目光中,纵享丝滑。

见二人频频动勺,李宪心中暗骂:鸟的,尝一口便是了,怎么还停不下来了!

他略显不耐道:“如何?”

陈俊脱口称赞:“吃得人心底暖暖的,真个舒泰!”

李宪霎时黑脸:“谁问你这个了?”

陈俊一怔,随即醒悟,颔首道:“送膳罢。”

此菜以姜汁、牛乳、白糖制成,牛乳和白糖此前已经尝验,且烹制全程都在众人的注视下进行,任谁都清楚并无不妥之处。

奈何流程如此,得待司膳发话,方可送膳。

内侍将姜撞奶装盘,入禁中传菜。

这时,何、谢二人已将剩馀三份蛋烘糕及两份烤冷面做好。

李宪遂携三道新肴前往孝敬张供奉;另一份“套餐”则送往尚食局,由郭庆等御厨品尝。

谢清欢不禁松一口气。

用师父的话说:没有翻车。自始至终都很顺利,还算不辱使命。

眼下还不能撤摊,三人将器具和台面清理干净,在原地静候。

凝晖殿内,君臣二人已品罢烤冷饼,自是交口称赞。

欧阳修重拾前议:“官家适才所言,欲亲尝吴记诸肴,然其店铺远在朱雀门外,恐难遂愿。”赵祯犹自回味着残留于唇齿间的新奇滋味,随口道:“永叔勿忧,朕无意强召吴掌柜入宫。想那郭庆,入宫前亦是一等一的名厨,而今却再做不出教人唇齿一新的菜肴。朕岂忍见吴掌柜重蹈复辙?”“臣愚钝…”

欧阳修越发不解,若不宣召,官家何以亲尝?

赵祯淡然道:“吴掌柜既不愿入宫,朕出宫便是。”

“陛下!此事恐怕不妥!”

欧阳修再度离席而起。

“你又急坐下罢!”赵祯截断话头,“朕自不会轻易出宫,然该当出宫之时,譬如冬至郊祀,朕欲绕道访此吴记,卿等不得阻谏。”

郊祀大礼,三年一度,今岁恰逢其期。

赵祯本拟待年节再访吴记,然此刻尝过吴掌柜的手艺,又得知其店中所售犹胜今日进献之肴,已难按捺,遂提前至冬至。

纵需绕行,亦必往之!

欧阳修还欲再谏,赵祯正色道:“朕意已决,且已容让至此,勿复多言!”

欧阳修伴君二十馀载,深知官家虽性情温厚、从善如流,却绝非没脾气、无主见之君。

若再喋喋不休,必致龙颜不悦。

遂缄口噤声,再度归座。

甫一坐定,内侍便奉入今日的最后一道点心:“姜撞奶一”

欧阳修立时将繁杂的念头抛之脑后,专注于眼前的白瓷小碗。

揭开碗盖,一股略带姜辣气的奶香霎时升腾而起,碗里盛着雪白的牛乳,犹自散发着缕缕热气。往鲜奶里加姜同煮么,且不论滋味如何,当真前所未闻

赵祯率先举勺,一落勺便觉有异。

非是鲜奶,实为凝乳!

但见表面光滑微泛水光,凝得极其结实,倒象是豆腐块。

委实稀奇!

舀起一小块送入口中,凝乳温热,口感丝滑软嫩,只轻轻一抿,便松散化开,浓郁的奶味霎时裹住味蕾,奶香中夹带着丝丝甜香与淡淡姜辛。

不待细品,凝乳已然滑过舌尖,滚入肚中,五脏六腑俱感熨帖,寒气顿消,温润之意缓缓生发。奇哉妙也!

赵祯惊叹不已。

以珍稀食材烹制出美味佳肴不难,难的是,以最寻常的食材做出诸多花样,且样样不俗!

吴掌柜今日所展现出来的,正是这等世所罕见的技艺!

他毫不怀疑御厨的手艺,但他也绝不认为,郭尚食等人亦有这等推陈出新、化寻常为珍馐的本事。品尝过三道菜肴的郭庆也不禁生出同样的念头。

若说先前进献的卤味只是借助了香料之利,算不上多大的本事,可今日进献的这三道菜肴,无疑彰显出吴掌柜极扎实、极深厚的功底。

若非如此,岂能推陈出新,直如信手拈来?

想他自幼随名师学艺,入行数十载,所创新菜虽然不少,但大多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略作改良罢了。而吴掌柜所烹之肴,既无菜式可借鉴,亦无传承脉络可循,竟似凭空生出一般!

他忽然想起,坊间如今盛传,言其曾得仙人点化,承灶王爷衣钵,莫非

不止郭庆,几位品级较高的御厨,尝罢也沉默了。

这姜撞奶尤为匪夷所思,食材分明只有牛乳、姜汁及白糖,再寻常不过,如何能做出这般形态?为何旁人想不到,偏生吴掌柜能想到?

郭庆忍不住问:“陈司膳,这姜撞奶可是以牛乳与姜汁同煮而成?”

“这”陈俊略显迟疑,“此乃庖厨秘辛,吴掌柜容我等在旁观摩已是破例,于情于理,皆不应外传,还望郭尚食见谅。”

他只说了“于理”的部分,于情嘛,亲眼见识了吴掌柜化寻常为神奇,又亲口品尝了姜撞奶的美妙滋味,他对吴掌柜早已肃然起敬。

用现代的话说:对不住了郭尚食,咱家已经是无名氏厨了!

郭庆闻言一愣,既羞又惭。

探问他人秘辛,委实不该,一个外行倒比他这内行守规矩

无妨,不就是牛乳、姜汁加白糖的搭配么?多试几回,总能试出来!

当然,此番得控制好开销,可不能再超支了。

会通门外,三人仍在原地静候,李宪也已归来,陪同左右。

若在别处,尚可闲聊打发时辰,可身处宫中,周遭又围着一群内侍、禁卫,只能噤声干等着。赵官家和欧阳学士没再加菜,毕竟不是正餐,吃个六七分饱,足矣。

而福康公主食量本就不大,吃完两个蛋烘糕、一份烤冷面,外加一碗姜撞奶,已然饱肚。

所以

吴铭也不知道在等什么,想到王安石家住东郊,距此地颇远,只盼早点出发。

凝晖殿内,君臣正就付钱之事商议。

赵祯素来爱民如子,自然不会白吃白拿,钱是一定要给的,且不能太少,以免有损天家威严。他本无意同欧阳永叔商议,欲以赏赐代替结账。

欧阳修对此并无异议,只是在赐钱还是赐物上,君臣有所分歧。

赵祯打算赐个十贯八贯的,欧阳修却谏言道:“赐钱未免俗气,吴掌柜也绝非缺钱之人。时值孟冬,不若赐其棉衣御寒,足以彰显天恩。”

“此言甚是。”

赵祯微微颔首。

入冬授衣,原是官员的福利,如今赐予庶民,其嘉赏之意,远甚钱财。

遂唤来近侍,着其备棉衣三套,赐予吴掌柜师徒。

吴铭三人苦候多时,其实是在等内侍取赏。

待内侍取来棉衣,代天子赐赏,三人都有些哭笑不得。

谢清欢接过一摸,心说官家赐的棉衣甚至不如师父给的厚实!

腹诽归腹诽,嘴上仍然高声谢恩。

此间终于事了,三人辞过陈俊等内侍,随李宪沿来时路折返。

李宪只送到嘉肃门前,拱手作别道:“李某出不了此门,恕不远送。”

复又凑至前进,悄声道:“官家尝罢吴掌柜的手艺,龙颜大悦,想必再见之日不远。今日所献之肴,还望吴掌柜另备一份,李某亦欲尝鲜。”

说罢,忍不住咽口唾沫。

吴铭笑着点点头。

拱手作别,三人一车连过嘉肃、东华两重宫门,出得宫来。

嘈杂的声浪霎时扑面而来,东华门外是京中最繁华的地段之一,但见行人如织,车马塞途,伙计高声吆喝揽客,挑夫小贩沿街叫卖,与宫中的清冷肃穆对比鲜明。

一墙之隔,内外竟如两个世界。

三人同时松一口气。

“吴掌柜!”

李二郎、孙福和张铁嘴立时迎上来。

张铁嘴一眼便瞧见那三套棉衣,入宫时分明没有,忙问:“这可是官家赏赐?”

“路上再说。”

吴铭扭头嘱咐小谢:“你且随何厨娘回其府上沐浴,随后回店歇息,莫要乱跑。”

谢、何二人均已戴上帷帽,谢清欢讶异道:“师父不回去么?”

“我要往东郊走一趟,晚些回去。”

“哦…”

吴铭又嘱咐何双双几句,让她看好小谢。

“双双省得。”

何双双本无意随吴掌柜同往,她待会儿还要去拜谒恩师哩。

李二郎立时唤来两顶轿子,仔细吩咐轿夫一番,送两位厨娘上轿。

何、谢二人带上御赐的棉衣,乘轿自回家中沐浴不提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