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4章 裂土封疆的拉拢
见到朝自己走近的杨过,尹克西已经害怕到了极点。
杨过倒是没有理会尹克西眼神当中的恐惧,他直接伸手去夺他手中的金龙鞭。
尹克西虽不敢反抗,但却也死死地抓着兵器,杨过此时说道:“放手!”
尹克西如今已经被吓傻了,杨过言罢,他竟然真的松开了手。
杨过夺过金龙鞭后,见上面珠光宝气,也是欣喜的打量了一下,之后团成一团后,便揣进了自己的怀中。
而此时尹克西似乎回过神来一般,他趁着杨过欣赏金龙鞭的间隙,鼓起勇气,运足内劲扬起手中的匕首,径直便朝杨过的胸口刺去。
而杨过面对尹克西刺来的利刃,也是不闪不避,就站在原地。
正当尹克西以为自己能一刀扎进杨过的心脏,彻底解决他的时候,却发现他那匕首的刀尖虽抵在了杨过的衣衫上,但却不能再向前一丝一毫,那感觉就象是扎在了一块坚硬的石头上。
见到这一幕,金轮国师也是惊掉了下巴。
尽管这世上也有“金钟罩”“铁布衫”之类的外家横练武功能到“铜皮铁骨,刀枪不入”的境地。
但杨过内息浑厚,明显是内家功的绝顶高手。而内家功要做到这一点,就只有护体罡气。
但寻常的护体罡气,也只是能免疫一些外力或者内力,但若要直接到了利刃不穿的境地,在金轮国师的印象里,恐怕就只有传说中的达摩祖师,以及他们宗派初代的几位活佛上师了。
尹克西也是惊骇道:“这这怎么可能!?”
杨过狂放一笑道:“哈哈,区区井底之蛙,岂知我大中华武学之精妙!好了,我也玩够了,这就送你上路。”
杨过说罢以金刚指力直接夹住了尹克西的手腕,只是轻轻转,尹克西的手骨直接被他强行掰断。
尹克西痛苦的惨叫声,震惊四座。
尹克西手中的金丝匕首也是顺势落下,杨过以一招捞月式将那匕首反手握住,下一刻一道银光划过,尹克西顿时身首异处。
不过在尹克西倒下之前,杨过的手也是快得很,将他头上的宝石,还有腰间的刀鞘,以及项上的明珠都收拢了过来。
最终尹克西的脑袋也是落在了他席位中的金盘内。
只是片刻光景,忽必烈招贤馆内的四名高手皆已毙命。
而此时这校场周围也是围满了蒙古军的甲士们,他们围在周围以阵型严阵以待。而后方的弓弩手们也都已经就位了。
不过杨过面对这么大的场面却是视而不见。他办完这一切后,也是自顾自的坐在了忽必烈为他准备的席位前。
他看着桌上的金杯,也是伸出手轻轻捻起,随后递到了身旁那浑身发抖眼神恐惧的侍酒侍女的跟前。
虽然杨过血溅校场非常的残暴,但她们这些做奴仆的未得主人命令也是不敢轻易离开。
她见到杨过伸过来的酒杯,也是颤颤巍巍的端着手中的金瓶为他斟酒。
但因为太过的害怕,这侍女顿时感觉一阵无力,手中金瓶脱手,一壶醇香的马奶酒,直接打湿了杨过的衣衫。
就在杨过杀完人后,场上的气氛甚是凝重,这侍女的失礼举动算是打破了这个沉默。
忽必烈此时怒斥道:“哼!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!怠慢贵客!来啊!拖下去斩了!”
听到这话,那侍女吓的连忙磕头如捣蒜,她喊道:“求王爷开恩!求王爷开恩!奴婢不是有意的!”
两侧的武士刚要上前将那侍女押下去,但听到有人接近,杨过只是回头一个观瞧的眼神,就止住了那些人的脚步。
杨过晃动着金杯之内的半杯残酒,看了看跪在地上浑身发抖的侍女,他将杯中酒饮尽后说道:“不过是件小事罢了。四王爷不必在意。上天有好生之德,岂能因为一件衣衫而取人性命?”
忽必烈与金轮国师此时都是一脸无语的看着杨过,两人都是心想“你小子刚杀了四个人,有脸说这话吗?”
但忽必烈确是十分的给杨过面子,他说道:“呵呵,既然杨兄弟怜香惜玉,那本王便不予追究了。还不快谢谢杨爷饶你!”
那侍女在生死之间走了一遭,此刻也是一块石头落了地,连忙对杨过叩头说:“谢杨爷宽恕!”
杨过看了看手中的空酒杯,他说道:“这酒尚未尽兴,便有劳姑娘再为我斟满了。”
那侍女虽然此刻手软脚软,但得了活命的机会,也是连忙起身再去拿一罐酒来,这次她也是小心翼翼的为杨过将酒杯斟满。
杨过端着酒杯看向忽必烈说道:“这一杯,我敬四王爷礼待。”
忽必烈闻言也是有些意外,他此刻也是端起桌前的金杯一拱手,以示回应。
随即两人皆是将杯中酒饮尽。
忽必烈喝完杯中酒后,笑道:“本王这些年四方豪杰,天下英雄见过无数,还从未有人似杨兄弟这般稳如泰山。”
杨过怡然自得的拿起桌上的一个梨子吃了起来,他一边啃一边说道:“因为王爷平日里,遇见的都是沽名钓誉的鼠辈罢了。”
虽然金轮国师此时脸上有些挂不住,但杨过说这话,他还是服气的。
忽必烈闻言也是尴尬的笑了笑,然后说道:“哈哈,杨兄弟说得好。单凭杨兄弟这句话,本王便再敬杨兄弟一杯。”
随即两人又是斟酒对饮。
忽必烈将杯中酒喝罢,他便长叹一声说道:“唉!可惜杨兄弟这般本领埋没于南朝之内。当真可惜了些。”
杨过明知故问道:“哦?如何可惜?”
忽必烈看着潇湘子,尹克西几人的尸身说道:“本王平素喜好结交大儒,英豪。却不曾有一人能有杨兄弟你这般本领。若你我兄弟齐心,何愁天下不定?世道不平?然杨兄弟却在南朝甘为人下如何不可惜?”
忽必烈此刻也是丝毫不掩饰自己的目的,他看向杨过说道:“杨兄弟,若你肯投身本王麾下,本王断然不会亏待于你。只要杨兄弟诚心相助,来日南朝领土你尽可择取富庶之地裂土为王。本王愿与你同享万世荣华。”
“而那南朝皇帝素来重文轻武,杨兄弟纵使有功,只怕也不过位列公侯罢了。若最后杨兄弟你得了封敕安享馀生还好。本王只怕杨兄弟你重蹈那岳武穆,辛弃疾的复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