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后。
院里帮忙的人们刚吃过午饭,碗筷还没来得及收拾利索,就见院门口几个身影走了进来。
来人正是周振邦,他怀里抱着两个沉甸甸的酒坛子,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。
傻柱眼尖,第一个瞧见,快步迎了上去,伸手就去接周振邦怀里的酒坛:
“哎哟!周大哥!嫂子!你们怎么这会儿过来了?”
“来就来嘛,怎么还带这么多东西!这……这也太客气了!”
周振邦顺势把酒坛交给傻柱,哈哈一笑:
“嘿!柱子,卫国结婚,我这个当大哥的,能不表示表示吗?”
“别的东西咱不敢夸口,但这结婚席面上喝的酒,我必须包圆儿了!”
“必须得是够年头、够劲儿的好酒,可不能让我兄弟在这么重要的日子丢了面儿!”
随即压低声音对傻柱说:
“对了柱子,你赶紧再找两个手脚麻利的小伙子,跟我到院外车上去,还有不少东西呢。”
“你嫂子心思细,不光买了酒,还置办了些别的。”
傻柱一听,连忙点头,转身就叫上刚闲下来的阎解成和刘光天,快步出了院门。
不一会儿,几个人就抱着、抬着大大小小的箱子、包裹走了进来,在地上摆了一小堆。
好家伙!周振邦这手笔可真不小!
除了那几箱一看就价值不菲的酒,还有用红纸仔细包着的被面褥子,几块厚实的布料,暖水瓶、洗脸盆等日常家什。
还有好几大包糖和花生瓜子。
按理说,这些贺礼大多该是明天正日子,在众目睽睽之下,记在礼帐上送来的。
但周振邦跟何卫国那是过命的交情,真跟亲兄弟没两样,根本不讲究这些虚礼。
他想着明天何卫国肯定忙得脚不沾地,索性今天就提前把这份实实在在的心意送过来,就是希望自己这兄弟成了家,能把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。
这时,何卫国刚从后院清点完杂物走过来,一眼就看到了被众人围在中间的周振邦夫妇。
他脸上立刻绽开笑容,赶紧从兜里掏出烟,快步上前递了过去:
“大哥,嫂子!吃过午饭没?”
“没吃我让柱子赶紧给你们下碗面,灶上现成的!”
周振邦接过烟,摆摆手:
“吃了吃了,不用管我们!”
“怎么样,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吧?”
“还有什么需要搭把手的?”
何卫国点点头,心里踏实了不少:
“都准备得七七八八了,有院里这么老邻居,挺顺利的!”
一旁的赵素心也笑着开口,细心地提醒道:
“卫国,明天去接新娘子,那红伞准备了吗?”
“可别忘了,图个吉利,遮风避雨,寓意好!”
何卫国连忙应道:“准备了,嫂子!都按老礼儿备齐了,放心!”
他说着,侧身让开:
“大哥,嫂子,别在院里站着了,进屋坐会儿,喝口茶歇歇脚。”
周振邦却一把将他推开,笑骂道:
“歇什么歇!我们又不是外人,还用你招呼?”
“你该忙啥忙啥去,我们自己找活儿干!”
赵素心也在一旁附和:“是啊卫国,你忙你的,不用管我们。”
何卫国见他们态度坚决,知道再客气反而生分,便也不再坚持:
“那行,大哥,嫂子,我就不跟你们客气了!”
“我确实还得去核对一下明天接亲要用的东西。”
何卫国刚转身去忙别的事,周振邦和赵素心这对夫妻就极其自然地融入了院子里忙碌的人群中。
周振邦二话不说,把外套一脱,撸起袖子直接就添加了劈柴的队伍。
他抡起斧头,动作麻利,力道均匀,那专注投入的劲儿,哪里还看得出是平时在单位里说一不二的大领导?
完全就是一个为兄弟婚事出大力的自家兄长。
赵素心也一样,她挽起袖子,很自然地就坐到一群正在摘菜的大妈中间,一边熟练地挑拣着青菜,一边跟她们拉着家常,笑声不断,丝毫没有任何架子。
不知情的人看了,绝对想不到这两位是身份不凡的干部。
何卫国这边,又钻回屋里,开始最后清点明天接亲要用的一应物事。
鞭炮几挂,迎亲队伍手里提的七七八八的东西……
他都一一核对,在墙角码放整齐。
来来回回检查了好几遍,自觉应该没有遗漏了,他这才稍稍松了口气,随即想起一件事,朝屋里喊道:
“雨水!雨水!”
“哎!大哥,怎么了?”
何卫国指了指桌上的大茶壶和几个粗瓷碗:
“去,把茶壶灌满热水提过来”
“恩!我知道啦,大哥!”
雨水应得清脆,手脚麻利地提起茶壶跑去灶上灌满开水,然后又抱着一摞碗,跟着何卫国走出了屋子。
两兄妹先走到那些正在劈柴人们身边。
何卫国从口袋里掏出烟,挨个敬过去,雨水则乖巧地跟在后面倒水。
“来,三叔,辛苦了,抽根烟,歇会儿。”
被称作三叔的中年汉子接过烟,别在耳朵上,笑道:
“辛苦啥?卫国你娶媳妇,咱们院里的大喜事,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!”
旁边几个正在固定桌腿的邻居也纷纷笑着附和:
“就是!卫国,你这婚事办得风光,咱们全院脸上都有光!沾沾你的喜气!”
何卫国心里暖融融的,连声道谢:
“谢谢大家,等明儿忙完了,咱们好好喝几杯!”
接着,两人又走到那群正在摘菜女眷这边。
何卫国不方便敬烟,便示意雨水给大家倒水。
“各位婶子、嫂子,受累了,喝碗热水,歇歇手。”
何卫国语气诚恳。
一位快人快语的大妈接过水碗,咕咚喝了一大口,抹着嘴笑道:
“卫国啊,你能顺顺当当把媳妇娶进门,我们看着就高兴!咱这院里,可是有好些年没这么热闹红火过了!”
另一个嫂子也打趣道:
“再说了,我们这也不算白帮忙不是?晚上可是有傻柱做的席面等着呢!”
何卫国闻言也笑了,朗声道:
“各位婶子、嫂子放心!别的不敢说,今晚和明天的席面,大家伙儿尽管放开吃!”
“管够,管饱,吃到尽兴为止!”
女人们顿时发出一阵欢快的笑声:“那敢情好!卫国,我们可不会跟你客气!”
在院里转了一圈,表达完谢意后,何卫国又回到了自己的屋子,径直走向婚房。
此刻,婚房里,一大妈、王翠兰,正在做最后的布置。
这个年代的被子,不象后世有现成的被套,多是绸缎或印花布的被面,需要用人手一针一线地绗缝在棉絮上。
看到何卫国进来,一大妈抬起头笑了笑:
“卫国啊,外面都忙活完了?”
王翠兰也停下手里的针线,招呼了一声:
“大哥。”
何卫国看着眼前温馨忙碌的景象,心里充满了感激:
“恩,忙得差不多了。周婶,翠兰,今儿真是辛苦你们了。”
一大妈佯装不悦地摆摆手:
“嘿,你这孩子,又说这见外的话!”
“什么辛苦不辛苦的,你娶媳妇是咱家头等大事,我们高兴还忙不过来呢!”
王翠兰也笑着接口:
“是啊大哥,我们现在就盼着你明天顺顺利利地把大嫂接回来。”
“雨水这丫头,从早上起来就在念叨,算着嫂子还有多久过门呢!”
旁边的雨水被说中了心事,也不害羞,反而理直气壮地嘿嘿一笑:
“本来就是嘛!大哥,等嫂子嫁过来了,就能天天在一起了,多好!”
何卫国看着妹妹那期待的小模样,故意逗她:
“哦?那你就不怕嫂子进门了,天天盯着你的功课,管着你学习?”
雨水一听,满脸的自信和不以为然:
“大哥!我本来就喜欢学习好不好?”
“大嫂要是能给我讲题,教我更多知识,我求之不得呢!怎么会怕?”
何卫国愣了一下,随即失笑。
仔细一想倒也是,自家这个妹妹,别的地方不敢说,但在学习上,那是出了名的自觉和用功。